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从教学实践中要成果 —— 我院思政部教师“大连高校联盟思政课集体备课会”

发布者:姜晓晗 [发表时间]:2020-05-20 [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主任与全体青年教师于5月20日参加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成长工作坊成立大会暨大连高校联盟思政课集体备课会。”

此次会议主讲为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刘志军。刘志军教授是辽宁省教学名师。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主持建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精品课1门等多项国家级课程与科研立项。

刘志军处长报告围绕着教学成果奖评审、教育教学改革概述、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教育教学改革内涵、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围绕教书育人成效、教学改革项目实施、教学改革成果案例八个方面展开。对每一项都进行的深入透彻的讲解。特别是通过十八大以来中国思政教育的实际所总结出的关于思政教育改革的14个方面可以说是对青年教师课改的方向的全面总结与梳理。

参加完这次集备会虽然已是夜里10点钟,但是整个思政部的教师非常兴奋,又开始集体讨论自己在这次会议中的收获和所得,为接下来自己和整个部门的课程及怎样出成果进行谋划。教学是青年教师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这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中蕴藏着丰富的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又具有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这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就可以成为我们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作为青年思政教师要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从而通过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从而既达到提高教学能力,又能真正的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又能解决我们青年教师的科研问题。同时青年教师也要看到课程改革研究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我们看到国家级特级立项项目经历了十几年的研究,并在取得实际的效果基础上才获得立项的成功。这就告诉我们青年思政教师任何的成果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轻轻松松通过几篇论文几次会议就能完成的,要在实践中、研究中、探索中、应用中才能出真正优秀的教学科研结果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教学科研亦是如此。